特立之石——碣的往事

泰山刻石 秦 山东岱庙藏

泰山刻石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前半部系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

事物的产生总是与其自身及其客观进程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碑碣也不例外。就其自身而言,石料加工、镌刻技术的成熟,加之统治阶层、士大夫与社会生活客观环境的需求,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碑碣这个传统的石刻形式诞生了。

古时常把碑碣混为一个谈,或谓大者为碑,小者为碣。其实秦汉之际,碑是碑,碣是碣,碑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石刻形制。碣盛行于秦代,碑在东汉时才逐步形成定制。随之,碑盛而碣衰,之后开始有碑碣合而统称的称谓。

“碣”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特立之石也。”显然这个解释非常笼统,并没就“碣”的形态等方面解释清楚。李贤在《后汉书·窦宪传》中对碑与碣作了形态上的描述,说:“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那么,从实物考察,碣又是怎样的?早在秦始皇东巡时曾刻七石,名为《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之罘刻石》《碣石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他们称为刻石,并未称其为“碑”或是“碣”。清人毕沅在《山左金石志》中对《琅琊刻石》有这样的记载:“高丈五尺,下宽六尺,中宽五尺,上半宽三尺,顶宽二尺三寸,厚二尺五寸。”可见《琅琊刻石》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圆柱体,由此推断,秦始皇东巡时所刻七石,并不是碑形,应该是碣。

 

峄山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李斯书

原石高218厘米 宽84厘米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碑》。原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立于山东一闪。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原石被野火焚毁,至唐时已不可见。宋淳化四年(993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碑阴有郑文宝题记。《峄山刻石》后世摹刻甚多,首推“长安本”最佳。

唐代初年,在陕西歧州发现了十个形似鼓状的刻石,石上稍小,下略大,且大小并不规整,约高66厘米,径120厘米,石身周围分刻着一首歌颂帝王狩猎的四言诗,因为其形似鼓而称为“石鼓文”。以后约定俗成,沿此称谓。其实唐初学者因为他具有碣的上小下大圆形的特点,又称其为“猎碣文”,应该说,《石鼓文》也是碣的代表作品。

综上所列实物,碣应该是一个圆体的立石,呈上小下大,有如一独峰兀立之状,这便是碣的概念。古人之所以取碣这样独特之形,刻辞记事,重在表示与山一样的永世不朽之意。

秦代七件刻石,现只残存《泰山》《琅琊》二石。《泰山刻石》旧时立在泰山岳顶的玉女池上,后移至山下岱庙。《泰山刻石》现仅存有九个半字。宋拓有165字和53字本,藏在日本,应该说价值很高;明拓存29字,故宫有收藏。另有重刻本数种。《琅琊刻石》残石原存山东诸城,现藏在北京中国博物馆。《琅琊刻石》现存早期拓本有宋拓本、明拓本。其他五石早已失传,《碣石刻石》《峄山刻石》有重摹本,已失去秦时旧有风貌。

琅琊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刻

清雍正拓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石鼓文》刻于春秋战国秦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在唐代初年发现后,放到凤翔府孔庙。五代变乱之中,其第六鼓散佚。宋初有人发现一农民用的米臼,上有文字,遂寻详看,此正是遗失的第六鼓。经此之变,石鼓每行文字都有损伤,幸运的是,十个鼓失而复得重又凑全了。宋大观年间,朝廷下令把石鼓搬到了河南汴京,开始放在河南太学里,当时称作“辟雍”,后搬进保和殿。

石鼓作为中国石刻的鼻祖,是传世石刻的第一古物。历来都被统治者视为神物,每当改朝换代,它都要随国都的迁变而迁移陈放之地,尤以为镇国之宝。更由于石鼓上的文字继承了周代书体特点,趋于方整,折直浑劲,有如镂铁,用笔起、收皆为藏锋,有一种婉润的静气。故受到士大夫阶层、文人、雅士的喜爱,争相捶拓,以求佳拓墨本。不断地辗转移运和拓,使文字日渐剥落。为了保护石鼓文字不再被人为损坏,宋朝末年,官府在石鼓的字口内嵌以黄金、填平加以保护,禁止捶拓。然而,事与愿违,随后金兵的入侵,汴京的攻破,挖剔金子,石鼓的厄运是可以想象的,即使是镇国之物,石鼓也只能屈尊于燕京王宣抚之宅内。明清两代石鼓一直安放在北京国子监内。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四次古物南迁,运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又运到南京保存。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时,终于运回北京,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石鼓原石 东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石鼓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可有小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其字体称为“石鼓文”,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宁州,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金人挖金是对石鼓最严重的一次破坏。据文献记载石鼓上原有七百余字,到了宋代欧阳修所见的石鼓上只有465字。清乾隆时,牛运震《金石图》把石鼓遗存的文字又作了详尽的统计,只剩322个字,近代拓本只存250余字。由此可见,《石鼓文》的早期拓本被世人捧为至宝,也就不足为怪了。据文献记载唐代已有《石鼓文》拓本,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现所知最早拓本应是宋拓,分别是明安国旧藏的中权本、先锋本、后劲本,这三本宋拓现藏于日本;国内所藏最早拓本目前只有元拓本。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05期     赵海明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