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才子文徵明
文徵明初名璧,字徵明,42岁起以字行,又更字徵仲,号停云。由于先祖曾居于衡山,故又以衡山为号,世称“文衡山”。他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仕宦之家,但自己却屡试不第,54岁时才以贡生荐试吏部,被授予翰林待诏,仅3年又归隐吴中,以翰墨自娱。
文徵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书画诗文样样精绝,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的诗远宗白居易、苏轼,学文于吴宽,诗风清新自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或称“江南四大才子”。20岁时学画于沈周,风格高古超逸、典雅秀丽,并有出蓝之誉。晚年与沈周并驾齐驱,称“沈文”,成为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在中国美术史上,文徵明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亦称“吴门四家”。
《花坞春云图》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文徵明山水、花卉、人物皆擅,尤以山水画著称画坛,“出入赵吴兴、叔明、子久间,兼得北苑笔意,合作处神采气韵俱胜”。他的作品有细笔、粗笔之分,其中细笔山水是其主体风格,秀雅清朗,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影响后学至深。
《花坞春云图》便是文徵明中晚年时期“细文”风格之代表作,作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三月,时作者63岁。它是文徵明存世的精品作之一。1987年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等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来皖鉴定时,评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艺术和收藏价值极高。《花坞春云图》,绢本手卷,青绿设色,纵27.2厘米,横136厘米,所绘内容为明代流行的“纪游山水”。画卷引首是彭年题“花坞春云”四个楷书大字,字体端庄,法度严峻,丰腴雄浑,力潜其中,细细品之韵味无穷。左下钤“陇西彭年”白文方印、“彭孔加印”白文方印两枚及收藏鉴赏章三枚:“家住湖边绿树草深”朱文长方印、“玉川鉴藏”半白半朱方印、“程士麐”白文方印。
彭年(1505-1566),文徵明弟子,字孔嘉,号隆池山樵,亦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好学工书,少与文徵明友善,以词翰名。明代著名文史学家王世贞在《吴中往哲像赞》中云:“彭年书初法晋人,己为楷,其小者信本(欧阳询),大者清臣(颜真卿),行、草则子瞻(苏轼)。”彭年善楷书,小楷习欧阳询,大楷学颜真卿。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学古人而自出新意,笔法精微,轻重浓淡,和谐有度,其楷书结体端庄雄伟,骨力遒劲,潇洒风神,颇值得玩味。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一幅江南地区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溪山深远的明洁秀丽风景映入眼帘。图绘溪山佳处,青山逶迤,奇峰突起,松林掩映,桃柳争春,烟云缥缈,如梦似幻。起首处有高士两人,均着宽衣长袍,一前一后穿梭于山间小径之上,前者执手杖,正回首与后者低语,似在赞叹这世外桃源的幽美胜境。翻越几崇山岭之后,峰回路转,花坞突现。一道飞瀑犹如白练沿着山体奔流而下,汇入山脚的溪水之中,浪花翻滚,溪流蜿蜒曲折,奔冲向前。树木掩映间,屋舍傍岸而建,悠然伫立,错落有致。近处水榭里,两高士相对而坐,似在谈诗论道。对岸眺望台上,一朱衣高士独坐,凭栏远眺。朱衣高士目光所及之处,峰峦起伏,桃花盛开,落英缤纷,粉红点点,与翻滚的白浪交相辉映。远处,烟霭冉冉,云遮雾罩,远山如黛,渐行渐远,消失于天际。图画左下角款署:“壬辰三月,徵明。”钤:“徵仲父印”、“悟言室印”白文方印两枚。画前右下方钤“玉川鉴藏”白文方印、“停云”红文圆印两枚。
从技法上看,《花坞春云图》布局严谨,造境繁复,作者用苍劲有力的笔锋勾画重山叠岭,几不皴擦,用石青石绿反复渲染,清丽润洁;略施赫色渲染山脚坡石,浓墨点苔草矾头,勾皴点染干净利落,劲健爽利。画面层次分明,近景青山逶迤,绵延不绝;远景用深浅不同的笔墨渲染,远岫如黛,愈远愈淡,在缥缈的春云中似隐似现。一弯溪水,曲折蜿蜒,随着山势向前流淌,配合造型各异的树木,将画面连成一个整体。作者描绘古树,情态各异,有的偃蹇曲折、婀娜多姿,有的长身玉立、高大伟岸。古松苍劲,树身老硬的鳞皮都清晰可见,松针细长且密集,青翠欲滴。树木画法写实,文徵明用细劲沉稳的线条勾画树干树枝,细皴加烘染,树叶或圈或点,勾、点、皴诸法并用,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房屋水榭,造型质朴简拙,作者用松散之笔画茅屋顶部,而横梁、栏杆等处则打界尺画出,工致如一。清代书画名家钱杜在《松壶画忆》中说:“房屋,文衡山最精,皆从赵吴兴得来。”赵吴兴即赵孟頫,字子昂,在中国书画史上与吴镇、黄公望、王蒙并称“元四家”。因生长在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故有“赵吴兴”之别号。文徵明对赵孟頫尤为推崇,其次子文嘉曾说:“公平生雅慕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文徵明的细笔作品特别是青绿山水多源自于赵孟頫的画法。《花坞春云图》中点景人物亦师赵孟頫,线条柔和流畅,设色清丽,寥寥几笔就刻画得栩栩如生,极富情趣,传达出文人翩翩之雅趣。
图后另附纸,纸上文徵明自书行书题诗:“渺然城郭见江乡,十里清阴护草堂。知乐漫追池上迹,振衣还上竹边冈。东郊春色听啼鸟,前辈风流几夕阳。有约明朝泛新水,菱濠堪着野人航。游吴氏东庄,徵明。”“徵明”二字下方钤“文徵明印”白文方印、“徵仲”朱文方印。文徵明不但绘画绝佳,书法更是博闻专精。他以兼擅诸体而闻名于书法史,篆、隶、真、行、草各体皆通。其行书,从无草率之作,每每下笔,法度严谨,用笔流畅劲健,特别是转折处提按顿挫的处理,微妙精细。《花坞春云图》中文徵明题诗行书中带草,字形端庄秀雅,结体多有变化,用笔圆润流畅。通观整幅作品,作者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或浓或淡,或粗或细,或疏或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而又逸态横生,多文雅洒脱之韵,于古淡典雅之中展现平和之趣。王世贞在论到文氏的书法时曾说过:“于整栗遒劲中,不失虚和舒徐之意。”由此卷题诗可见一斑。
由题诗可知,《花坞春云图》是文徵明为吴氏东庄而创作。东庄古名东墅,位于苏州葑门内,是吴宽之父吴孟融在唐宋五代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一座庄园式园林,占地60余亩。经过吴氏家族的苦心经营,东庄风景自是不凡,内有稻田、桑园、菜圃、竹林,还有各种亭园建筑,如厅堂、池亭、庵堂等。后来吴宽高中状元,一时声名鹊起,东庄也随之闻名天下,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他们或缓步花径,或泛舟池中,留下的诗作丹青也不胜枚举。吴宽挚友、文徵明之师沈周曾作《东庄图》册,其上有李应祯、董其昌、王文治、姚元之等诸明清名人题跋。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吴宽与沈周共同的好友、礼部侍郎李东阳在游览东庄后作《东庄图记》,详细地记载了此地的景致布局,其中包括文徵明《花坞春云图》题诗中所提及的振衣冈、知乐亭、桃花池、菱濠等名胜。“明四家”之一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有《题东庄图诗》流传于世,毫不掩饰其对东庄的赞美之情。
作为吴宽的得意门生,文徵明应是东庄的常客,每逢春秋佳日,呼朋引伴或连辔而往,或泛舟而行,探幽览胜,乐此不疲。不难想象,在一个弥漫着浓浓春意的三月,文徵明兴致勃勃地游览东庄,行走于青山绿水、桃花缤纷之中,不禁有感而发,挥毫笔墨,完成此幅名作并题诗一首,在中国书画史上流传千古。
结语
文徵明是中国书画史上难得的诗、书、画三样精绝的全才,《花坞春云图》是他归隐吴中之后所作的诗、书、画三绝合璧卷。作品取吴氏东庄一隅之景,以细笔勾勒而青绿渲染,画面温厚平和,意境高旷幽深,尽得清逸静穆之神韵。作者描绘出江南山水温柔秀丽的特点,平淡天真的格调,表现出文人游弋山林的清雅情趣,体现出作者的隐逸情怀。全图设色明丽清润,笔意秀劲,温雅含蓄,透着文人气韵。作者的行书题诗笔法灵动秀劲,一派虚和舒展的文雅风致,最为豁人心目;所谓“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题画诗不仅阐释画的深意,还深化了图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自明至今,《花坞春云图》卷历经400多年风霜的洗礼,再加上其间的不停流转,以及保存、使用不当等,图卷破损情况比较严重,霉点、污渍、破裂等痕迹几乎遍及整个画面。我们后人应当加强对它的保护,爱之惜之,使这件国宝级文物的寿命最大限度地延长下去,让更多的书画爱好和收藏者得以观摩学习,一睹明代大家真迹之风采和神韵。
来源:《收藏家》2017年第01期 李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