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道子的《五圣图》到永乐宫的《朝元图》-一幅壁上丹青的前世今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幅壁画,不过是画在墙壁上的一幅人物画,从唐到宋再到元,它的前世今生,却折射出一段中国宗教壁画发展的影像和历史,以及创作者的心路历程。

壁画,是人类已知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以远古的岩画为例,绘制者与岩画本身就是神秘而有趣的现象。绘制人是巫师、猎手,或部族首领?绘制的目的是巫术、狩猎指南,还是游戏?无论创作者的目的如何,从史前岩画到神庙、宫殿、寺院壁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壁画都记录了人类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以及时代精神和生活风貌。在《中国美术词典》里:壁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绘制在土、砖、木、石等各种质料壁面上的图画。

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600年,中国的宗教壁画占据着壁画的主流。如果说敦煌壁画所代表的是佛国神韵,那么,永乐宫壁画代表的则是仙家风骨。永乐宫的壁画有1000平方米,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殿宇中。永乐宫壁画约绘于1325年至135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正在逐步衰落时期道教壁画的代表。

如果说永乐宫壁画与敦煌壁画均属于13世纪至14世纪世界壁画的艺术珍品,那么,三清殿的《朝元图》则是永乐宫壁画的精髓,其构图恢宏大气,人物造型饱满,面貌各异,神情生动。肃穆庄严的帝君,威武剽悍的天将,优雅美丽的玉女,翩翩欲仙的真人,千姿百态。他们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表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朝元图》壁画是典型的宗教绘画,被誉为“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宋元壁画的最高水平”。这幅穿越千年的珍贵壁画,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本文以粉本流传和时代绘画技法发展来对《朝元图》溯源。

一件影响道教此后1000年的壁画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壁画伴随着古人的早期活动。宁夏贺兰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等都是悠久历史的证明。东汉王充《论衡·定鬼》云:黄帝时“门户神荼、郁垒与虎”,是中国关于壁画最早的记载,从此之后,各代关于壁画的记载屡见不鲜。壁画的绘制者多为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工,自魏晋开始有名家参与,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数唐朝的大画家吴道子。现在但凡有比较出彩的寺观古壁画,必言得吴道子精髓,这里有夸耀的成分,也有其真实的历史原因。吴道子又名道玄,原是民间画工,受唐玄宗之召入宫,成为宫廷画家。吴道子在长安声誉广播。一日,吴道子在兴善寺中门画内神,长安城内老幼士庶竟至,观者如堵。当吴道子最后画佛光时,转笔动墨,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一笔而成,致使观者喧呼,惊动坊邑,或谓之神。吴道子创作以道释人物壁画为最。仅在长安、洛阳寺观的壁画作品,就有三百多壁。“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他画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在宣扬宗教的同时,更体现出当时封建社会的繁荣富庶,表现出对现时生活的赞扬与肯定。在当时吴道子深得皇帝的赏识,画家的地位受到尊崇。相对于佛教早已经有的礼佛图,道教还没出现自己特有的大场面宗教画,而吴道子不仅在绘画技法上开创了一个时代,还创作了一件影响道教此后1000年的作品《五圣图》。热闹的神祇朝会场面是盛唐时画家们热衷的体裁,不过只有那些最有能力的画家才能驾驭这样的画面。唐代诗人杜甫曾赋诗赞美:“……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聊龙衮,千宫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从杜甫见过吴道子壁画后的赋诗就可以知道这堂朝元壁画多么能激动人心。据说比吴道子更早的阎立本也绘制过朝元图,但是没有任何资料传世,已不足信。而吴道子朝元图的模仿与完善有迹可查,流传过程清晰,最终成就了吴道子“画圣”之名。吴道子在洛阳的老君庙墙壁上创作了著名的《五圣图》,是《朝元图》的最早范本。

洛水沉壁——消失的名画

唐代洛阳的老君庙,又称老子庙、太微宫,宋朝则名上清宫。由于维修此庙宇,涉及土木动迁,洛阳地方主政者将吴道子画《五圣图》一壁拍卖,当时一位丹青妙手的“隐士”以高价购下,从此秘不示人。他精心对摹三年后,唯恐别人再得心传,于是干脆将吴道子旧壁沉溺于洛水之中。随后再参加官方的招标竞争。这位隐士的画远胜其他画工而得以重绘新落成的上清宫墙壁。这名隐士就是宋代画家武宗元。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武宗元:“尝于洛都上清宫画三十六天帝,其间赤明阳和天帝,潜写太宗御客,以赵氏火德王天下故也。真宗祀汾阴,还经洛都,幸上清,历览绘壁,忽睹圣容,惊曰:‘此真先帝也。’遽命设几案,焚香再拜,且叹其画笔之神,伫立久之。”武宗元17岁在洛阳北邙山上老子庙画壁而初步成功,由此得到其父亲的朋友王随的赏识。他决定竞买吴道子旧壁画,就是得到了王随的经济支持。后为上清宫东西二壁绘三十六天帝像,这时武宗元的年龄在22岁至27岁之间。画史中既载武宗元绘画老子庙,又说上清宫,是因为那本来就是两处庙宇。唐朝人康骈的《剧谈录》记载:“东都北邙山有玄元观,南有老君庙,台殿高敞,下瞰伊洛。”武宗元先画的老子庙,即唐人称的玄元观,后画的上清宫,即旧称的老君庙。青年武宗元以隐士身份绘上清宫三十六天帝像而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朝元仙仗图》的最早粉本。

而自元代开始,文人画兴起。文人画以“士气”为上品,要求文人画家要有文学修养。作品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对于民间绘画、道释人物画等带有偏见,认为“此画之下者也”。元代文人画的兴盛,就使民间画工成为道释壁画复兴的主力军。民间画师以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为范本创作了道教壁画《朝元图》。

美轮美奂壁上丹青

道教壁画的兴衰,与道教的兴衰密不可分。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道”是中国古代哲学十分重要的思想。道教壁画在汉以前就已出现,魏晋南北朝时逐步发展。唐玄宗信奉道教,吴道子奉诏画过北邙庙等壁画。北宋时真宗建玉清昭应宫,应诏画工3000多人。徽宗时大修道观达到最高峰,徽宗之后开始呈衰落期。元代成吉思汗尊奉道教,曾经请山东道士丘处机前往西域,尊为神仙。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9年消灭南宋政权,也召山东龙虎山道士张宗演到燕京,并令朝官出城相迎,赐真人名号。统治阶层信奉道教,为道释壁画的复兴提供了条件。当时江南有正乙天师道,北方有全真、大道、太一等。

永乐宫道观建成为元三十一年(1294),是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一,前后经过百年才最后完工。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重要的道教壁画。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故俗称永乐宫。1959年因三门峡水利工程整体迁移到距原址20公里外的芮城县城北的龙泉林。整个永乐宫现存的五座建筑中均有道教题材的壁画,总面积960平方米。其中永乐宫的主殿——三清殿和纯阳殿最为重要。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三清殿内的壁画《朝元图》高4.26米,全长94.69米,总面积达403.34平方米,描绘了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故称《朝元图》。

《朝元图》壁画发展了吴道子的传统,继承了武宗元画的《朝元仙仗图》的画风。现在流传的《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图》都是此画的粉本,保存了吴道子的画风,所以说《朝元图》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而成的巨作。永乐宫壁画是由两班民间画工完成的。纯阳殿的壁画是由禽昌朱好古的门人张遵礼等完成,三清殿壁画是由洛阳画工马君祥的儿子马七带领画工完成的。

《朝元图》以8个身高3米的主像为中心,主像都是帝王装,庄严肃穆,正是文献上所说的六天帝、二帝后。主像两旁塑造了278个各种神仙,有仙曹、玉女、香官、力士、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岳等。构图宏大,气势非凡。在艺术手法上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壁画传统绘制方法,属于重彩壁画。中国的重彩壁画历史悠久,形式、内容、材料丰富。整个画风简练,赋彩壮丽。人物重彩勾填,细部采用沥粉贴金来突出衣袖、璎珞、花钿。壁画中仙女风神秀雅,武将须眉欲动,真人仙风道古。人物之间相互呼应,顾盼生姿。整幅壁画浑然天成。壁画人物因年龄、身份、性别不同而描绘得各具情态。人物虽是神仙,但实际来自生活。

壁画《朝元图》的用线独树一帜,在壁画中起到了骨干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中国绘画的线条美。《朝元图》中的线条是以一种猪鬃制作的捻子所绘。笔走龙蛇,遒劲挺拔,沉着有力,深得“吴带当风”的神韵。在衣纹的组织上按人物肢体结构运动的关系用线。抑扬顿挫,意在笔先,局部中有变化。根据不同的对象,表达出了不同的质感:玉女的优美,老人的沧桑,天蓬元帅的须眉根根见肉。每根线条都是活跃的生命,神韵通畅,风采卓绝,达到了中国绘画用线的新高峰。

《朝元图》的色彩变化也很丰富,都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有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蛤白、金、银等。以天帝、玉女、星宿身份性格的不同,所表现的色彩也各有不同。总体色彩以装饰性为主。

中国寺观壁画最后的荣光

从最早创作《五圣图》的唐代吴道子,到《朝元图》的创作者,壁画上有详细题名,是永乐宫壁画的另一重要特点。在中国的寺庙、道释壁画中因是民间画工所作,所以极少题名,美术史上也少有记载。中国现存的大批传世壁画,只有作品,不知作者,在这方面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西方的画家常常是先闻其名后识其画,例如,米开朗琪罗就是如此,创作者是创作的主体。

壁画传统是在极为复杂的文化、历史、材料和各画种的综合条件下形成的,仅仅从美术学的角度去研究是不够的,要综合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来研究。如果仅仅从绘画的角度去解释,很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简单地认为中国的绘画以线为主,守旧、缺乏个性,认为西方绘画崇尚科学,提倡人性和创造。中国与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绘画的发展也呈多种趋势。即使在中国的宗教绘画中,佛教的壁画与道教的壁画也有很多不同,佛教的壁画较多地受到外来的影响,道教的壁画民族特色更鲜明。中国的传统道教壁画和佛教壁画虽然是先后成熟和发展起来的,然而它们的来源和发展轨迹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中国壁画传统的发展过程来看,作为壁画的传统源泉、创作者,以及壁画的艺术技巧、布局、结构语言等,共同促成了壁画面貌的形成。

永乐宫壁画更保持了中国人物画全盛时期的精神,是中国寺观壁画最后的荣光。从《五圣图》到《朝元图》,无论是民间画工还是画圣、巨匠,都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并形成了本民族的艺术特色,传统壁画的起源和发展都证实了这一点。

来源:《美术向导》2012年02期   张广军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