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美书:笔下雄浑风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今天,我们可以从唐代的绘画作品中了解当时的审美——丰腴、华贵、典雅。其实,这些形容词放到书法审美批评中同样适用。盛唐时期的书法,就如同当时的社会经济以及其他各种文艺门类一样,体现出雄浑肥厚的审美风格。

唐代书法,同时代一样,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既统一又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如初唐书法比较中规中矩,符合书理却缺乏创新和零星;而到了盛唐,人文思想勃发,书法也体现出充满激情的变化与活力,书风偏于雄壮,审美更加多元;进入中唐,“肥”这种气象一去不复返,转而偏向瘦劲,体现了一代人雄心勃勃却盛世难再的挣扎;至于晚唐,书法创作早已不像此前那样兴盛,而是随着这个朝代一起走向没落。

盛唐之际,书坛一片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景象。几乎各种书体都有长足的发展,楷书、行草书领域更是诞生了足以傲世的大家。

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楷书作为唐代书法发展中臻于完美的书体,创作高手迭出,且各具特色、各擅胜场。如唐代初年的欧阳询、褚遂良,便已将楷书创作推向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颜真卿的出世,依然为这种看似僵固的书体带来了新的气象。

颜真卿的楷书,笔力雄壮、圆润浑厚、大气磅礴、锋芒毕露,全然一幅盛唐气度的写照。更加难得的是,在象征中国古代楷书最高成就的“楷书四大家”中,颜真卿是书体最全能、书风最多变的一位。他的行草书,不仅技术上极为醇熟精妙,且充满感情,往往直发胸臆,激情飞扬,见作如见人。其《祭侄文稿》,不计工拙,点墨凌乱,却一气呵成,体现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即书由心发,让笔墨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在纸上行走。这是一幅书法杰作,更是作者情绪走势的图表。正因为此,这幅作品被后世誉为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天下第二行书”。

张旭《古诗四帖》

唐代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极为辉煌的一页。“颠张狂素”一对双子星,筑起草书艺术的两大巅峰。其中为草书发展奠定基础的张旭,便生活在盛唐时期。

从张旭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就可以理解这种潇洒、随性、自由的艺术形式为何会在盛唐时期走向巅峰。这种狂逸洒脱又不逾规矩的风格,正是盛唐社会生态的艺术化呈现。与其齐名但较其年代稍晚、主要生活在中唐时期的怀素,虽然草书作品也充满狂傲之气,但与张旭草书的大气磅礴、淋漓尽致相比,仍旧差上几分。此处不论优劣,书家只因所处时代不同,心境、情怀、气度自然不同,表现在作品之上,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李隆基《鹡鸰颂卷》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大唐由盛至衰的玄宗李隆基,本人也擅长书法。从其传世孤本《鹡鸰颂卷》看来,其书法仍讲求丰腴之美,结体、笔画均体现出沉厚雄强的盛唐之美。不知晚年的李隆基是否还能写出这样华美贵气的书作。

来源:《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9年第12期      小样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